男女主角分别是苏渺苏元正的其他类型小说《跳楼后,我回到父母离婚那天热门小说苏渺苏元正》,由网络作家“蒙小茶”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你在山东有亲戚吗?”“不是的,这是我交的笔友!你可以看信,是—位高中的姐姐,我和她已经来回寄了好几封了!”笔友!多么有年代感的词汇,许多杂志的后面都有—个交友板块,以前她也很羡慕能交笔友的同学。但是寄信需要买邮票,她没有多余的零花钱。对呀!邮票!她怎么没想起这个投资!寄给李圆圆的这封信上,贴着的是郑和下西洋8分邮票,绘制和版图都十分精美。李圆圆已经迫不及待的把里面的信件给她看了。亲爱的圆圆妹妹:展信佳!……看样子李圆圆在之前倾诉了不少的少女心事,这位笔友站在大姐姐的角度给予了她开导了鼓励。苏渺很给面子的仔细看完信,笑道:“这个姐姐真好,写的字漂亮,说的话也很有道理。”李圆圆十分珍惜的将信叠好,收进书包里:“对呀,有些话我不敢和爸妈...
“你在山东有亲戚吗?”
“不是的,这是我交的笔友!你可以看信,是—位高中的姐姐,我和她已经来回寄了好几封了!”
笔友!多么有年代感的词汇,许多杂志的后面都有—个交友板块,以前她也很羡慕能交笔友的同学。
但是寄信需要买邮票,她没有多余的零花钱。
对呀!邮票!她怎么没想起这个投资!
寄给李圆圆的这封信上,贴着的是郑和下西洋8分邮票,绘制和版图都十分精美。
李圆圆已经迫不及待的把里面的信件给她看了。
亲爱的圆圆妹妹:
展信佳!
……
看样子李圆圆在之前倾诉了不少的少女心事,这位笔友站在大姐姐的角度给予了她开导了鼓励。
苏渺很给面子的仔细看完信,笑道:“这个姐姐真好,写的字漂亮,说的话也很有道理。”
李圆圆十分珍惜的将信叠好,收进书包里:“对呀,有些话我不敢和爸妈说,却能和她说,跟她通信让我很开心。”
“嗯嗯!我也开心!”
苏渺开心的不是现在自己也有条件交笔友了,而是想起了集邮这个生财之道。
虽然这是个长期的投资项目,需要时间让邮票慢慢升值,但是只要选好邮票,涨幅不容小觑。
—些印刷未发行或是被召回的珍票错票,在市面上是不流通的,她很难找到。
她可以去找—些目前发行量大流通较广,后续升值却十分迅猛的。
而据她所知的,最符合这个条件应该是1980年出版的T46庚申年猴票。
这枚邮票是国家邮电部为了纪念庚申年发行的,是第—轮生肖邮票的第—张。
到她死的那年,单枚庚申猴票的价格已经从8分钱涨到了2500元,而且还在连年增长。
这还只是单张的价格,若是整联整版,单价会更高,这样的升值速度,在整个邮票界可以算是—段奇闻。
到了周末,苏渺决定去邮局看看,虽然—般来说邮票发行—年后邮局就会停售,上新版邮票。
但是有些邮局会有集邮专柜,或是工作人员自己有存量可以私下交易。
她向父亲支用了500块钱,苏元正二话没说就去银行取出来给她了。
“爸爸,你不问问我拿这笔钱的用处吗?”
“你自然有正经需要的,不够再叫爸爸要,才两个多月我们家又多了四千块的存款了!我现在每天都跟做梦似的,谁能想到啊!摆摊这么赚钱!”
“爸爸!可不是谁摆摊都能赚这么多钱,那是我们家手艺好!还不少亏本关张的呢!”
改革开放后,大家脱离了大锅饭,贫富差距迅速拉开,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当然也带来了不小的社会矛盾。
她虽然没有要成为千亿富翁的壮志雄心,但决不能被时代淘汰。
苏渺到了邮局在邮票展示柜台趴了好—会儿,里面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邮票,却没有她心心念念的那张猴票。
这也是在意料之中,毕竟距离这张猴票的首次发售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年。
这张票从发行之初就很热门,印刷约20万版,每版80枚,总数约1600万枚,但由于印刷问题,作废多半,发行成品仅约500万枚,整版猴票不足6万张。
这个数量在正常发行的邮票中算是少的。
卖邮票的是—个年纪将近退休的职员,他见苏渺盯着邮票看了很久,便过来问。
“小同志?你要买邮票吗?”
“大兄弟!吃凉拌粉不?我家拌粉也香的咧!”
卖凉拌粉的大婶见苏渺那边的粥卖完了,后头还有人没吃上,差点高兴地跳起来,上前拦住小胖哥。
小胖哥又不是真的没吃午餐,看也不看她一眼,摆手道:“不吃,不吃,凉拌粉哪有炒猪杂好吃。”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拌粉大婶的心像被扎了一刀似的,气得直咬牙。
她丈夫见她愤愤的往回走,问道:“咋啦?那边都卖完了,还没客人?”
“一个两个都等着喝那一口白粥呢!喝不上都宁愿饿着!也不知道这粥下了什么迷魂药了!”
这两天去喝粥的人多,在其他小贩那买吃食的就少了,虽然也不是没有,但比起以前可少了一半。
大家都眼巴巴的看着自助粥卖得火热,自己手边却闲得出奇,眼中的羡慕嫉妒毫不掩饰。
拌粉大婶对丈夫说:“明天我们也去尝尝那粥,看看到底是什么神仙美味!”
当他们还在商量着怎么偷师的时候,苏家父女已经回到家了。
苏元正心疼的对女儿说:“渺渺,你快去休息吧,这些东西爸爸很快就能收拾好。”
其他家的小朋友放暑假恨不得天天疯玩,自家女儿可太懂事了,天天帮着干活儿。
苏渺手脚麻利的洗着碗:“爸爸,两个人做事会更快,等一起收拾好了我再休息。”
“要不明天爸爸自己去出摊好了,你还小,天天干活儿太辛苦了,你在家里看书,或者去找同学玩玩儿。”
“这算什么活儿呀,我就是帮爸爸打打下手罢了,每天也就四五个小时,我们老师说学习要劳逸结合,现在这样正好!”
苏元正无奈的点头:“那好,要是哪天累了一定要和爸爸说,千万别硬挺着。”
“放心吧爸爸,我心里有数,不过是勺勺菜收收碗罢了,今天有不少人自己带了饭盒过来打包,我还少洗了很多碗呢。”
第二天摆摊的时候,拌粉大婶果然跑过来喝粥,慢慢的嚼着猪杂,仔仔细细的将每样小菜都试过了一轮。
苏渺一下子就猜出了她的动机,朝有些担心的苏元正摇了摇头,让他不必理会。
拌粉大姐吃了一份小碗粥,回自家三轮车上拿了碗,又过来打包一份,照样是每样小菜都带走一点。
其他小贩也陆续过来喝粥,各人心思不一样,有的阴沉着脸走的,有的和父女俩说笑,说确实好吃,自己是心服口服。
今天小胖哥竟然在刚打铃的下一秒就出现在了门口,他跑得脸都红了。
拿出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道:“我要大碗的粥!今天还有没有猪杂?”
苏渺拿出碟子给他舀上猪杂猪血,递过去:“有的,猪杂是我们的特色,大家要是都愿意吃,我们就会一直做。”
小胖哥端着小碟子,一样一样的选菜,还不忘回应苏渺:“爱吃!爱吃!一定要天天做!”
生意依然是这么火爆,但是经过两天,一些工人已经很有先见之明的自带饭盒来打包了。
所以苏渺需要洗的碗更少了,粥也卖得更快,排队的人也减少了。
小胖哥吃得心满意足,打了个饱嗝,然后神秘兮兮的拉苏渺到一旁说:“小妹妹,你家这猪杂的炒法,小胖哥我好像吃过。”
苏渺抬了抬眉头,心想已经开始有人做老友风味的食物了?
不过这也不奇怪,这本来就是这片地区的特色,虽然是九零年代中才广泛传开,但肯定是历经多年演变而成的口味,现在就有人做也属正常。
“小胖哥,你是在哪吃到的呢?”
小胖哥见苏渺没生气,还笑眯眯的和他说话,也放下心来和她说:“在邕城,不过不是炒猪杂,是米粉,但是味道很像,哦!米粉里可以加猪杂,也可以是猪肉。
上次过年的时候我进城拜亲戚,我大表哥带我去一家米粉店吃粉,说是最近很火的一家,都排着队吃,一碗要一块五咧!
我吃过一次就念念不忘,找遍了咱们县城都没有,没想到在你们家吃到了。”
原来如此,那就对了,苏渺说道:“应该是一样的风味,只不过我是炒猪杂,那家是煮粉,其实用的都是本地食材,我这个做法其实也是从邕城那过来的。”
“哦!那我猜的就没错了!那个粉叫老友粉,你这猪杂也可以叫老友猪杂。”
苏渺眨眨眼,笑了:“确实是老友猪杂,希望老友常临。”
小胖哥开心的搓了搓手,继续说:“你们家的老友猪杂太好吃了,又是宁县独一家,只在粥摊用来配粥太可惜,能不能多做一些,我单独和你们买,想带回家去给家里人尝尝。”
苏渺小脑袋瓜提溜一转,这是要做猪杂外带生意?跟在外面买熟菜一样呗。
她露出有些为难的神情说道:“小胖哥,不瞒你说,这猪杂虽然进货便宜,但是处理起来特别的麻烦,你吃了也知道,我家都是洗的特别干净才能没有臭味的。很是费时费力,所以这定价,还真不好定呢。”
小胖哥眼看有戏,连忙说:“这好吃的东西卖贵点都是应该的,你看这样炒好的猪杂和配菜,两块钱一斤怎么样?”
苏渺盘算了一下,虽然生猪杂进价4毛钱一斤,配菜调料柴火加上去就不少了,在加上炒熟后会缩水,那一斤老友猪杂的成本大约是一块钱。
一斤赚他个一块的手工费也不算过分,谁让目前这个炒法只有她家有呢。
“也可以,若是你或者工友想买,可以提前和我们预定,我们多做一些,就按两块钱一斤来卖。”
“好好好!我明天要一斤,现在回去问问工友,要是他们也要就再来和你们说。”
小胖哥和工友最后一共预定了十斤的老友猪杂,苏元正在忙着招呼客人,不知道女儿已经谈成大生意了。
收摊后,苏渺拿出一张纸和一小叠毛票给父亲,上面登记着预定猪杂的客人名字和斤数。
“爸爸,有人和我们预定明天的猪杂,需要多做十斤,一斤我们卖两块钱,预付四毛钱的定金,明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个多小时过去,两桶粥又买完了,还收获了15斤的猪杂订单,半斤起售需自带打包容器。
需要的猪杂越来越多,趁着下午时间充裕,苏渺让爸爸骑车一起去逛菜市场,顺便预定明天的猪杂。
现在除了肉联厂的门市部,菜市场也有好几个卖肉的摊位。
因为对于工资水平来说,一块多一斤的生猪肉并不便宜,不是每家每户天天能买的,所以每天杀的猪数量也有限。
基本都是每天早上杀一批,下午再补充杀一两头,他们到市场时新宰杀的猪刚好运过来分割完毕。
摊位木制大板子上摆放着不同部位的猪肉,最精品的猪五花则用大大的铁钩子勾着挂起来展示。
而最廉价的猪杂多是放在最角落的位置,或是用大木盆装着。
看见苏元正和苏渺过来,一个大胡子老板招呼道:“小苏,下午好呀,这是你女儿吗?”
苏元正点点头:“是的,是我女儿。渺渺,这几天爸爸都和这位大胡子叔叔买猪杂。”
苏渺刚才暗暗观察了一下排在一起的几个摊位,都有猪杂卖,但是只有这一家做过预清洗,相对干净很多,怪不得爸爸一直在和同一家买。
她仰起头笑着说:“大胡子叔叔,您家的猪杂干净,也新鲜,一看您就是勤快人。”
大胡子老板爽朗的笑道:“哈哈哈!这猪杂卖得便宜,大多数卖肉的都不稀罕费工夫清理,经常剩下。
但是肉类隔夜就臭了,只能自己家吃,下水味道大,洗很久都有味儿,家里人都不爱吃,我只能先洗一遍,看起来干净些,能卖多少是多少呗!”
苏渺看见盆里还剩下不少,应该是新猪的:“叔叔,我家明天需要30斤猪杂,以后应该会长期进货,你看看如果我们长期预定的话价格还能不能再优惠一些呢?”
大胡子老板吃惊的眨眨眼睛:“之前你爸说摆摊,现在生意这么好吗?你家炒的猪杂客人都爱吃?”
“嗯嗯,生意还不错的,我们把猪杂清理得很干净,吃起来不臭,做成熟菜卖,价格也不贵,客人还挺愿意吃。”
“哈哈哈!那我得找机会去尝尝看了。小苏,你这小闺女厉害呀,小小年纪口齿这么伶俐,头脑也机灵。”
苏元正听到他夸赞自家女儿,也没有谦虚,笑道:“打小就聪明,比我有出息。”
“小闺女,你看这样行不行,如果一次要二十斤以上的,我便宜一毛钱,就按三毛一斤卖给你们,也照样先洗过一轮。”
四毛降到三毛已经是打了七五折了,苏渺满意的点头:“可以的!谢谢叔叔!那明天早上的三十斤您帮我们留着哦,要不要付定金?”
大胡子老板连连摆手:“不用定金,这猪杂本就是难卖的玩意儿,没那么抢手。”
回去路上苏渺对父亲说:“其实猪杂只要洗干净了,多放点调味料进去炒就挺香的,它比猪肉便宜这么多,大家竟不爱吃。”
苏元正风生水起的踩着车,一面回答女儿的疑问:“重点就是这调味料了,现在油盐酱醋都不便宜,我们家很多的成本就是花在这上面。
一般家庭连油盐都节省着用,那里还舍得放调味料,不止个人家庭,食堂也是如此,都以清淡为主,如果不是大菜,连酱油都是少放的。”
苏渺明白过来,这就和吃自己家饭菜多了就像下馆子一样,其实不见得馆子的菜多精绝,但是重油重盐重调料,吃起来就是香。
人群中也有人轻声附和道。
“我昨天看拌粉家猪杂给的多,才四毛连肉带粉的,也去吃了,确实有点馊味。”
“我也买了,不咋好吃,所以我没吃完。”
“我倒是吃完了,馊是馊点,但好歹是肉啊!我肠胃好,不怕!”
……
老太一顿哭喊:“我儿子从小的就懂事,凡是装到碗里的,再怎么也给吃完不会浪费,吃得多毒得深!天杀的奸商在哪?”
围观工人默默让出一条直通拌粉摊的通道,让他们拉着警察过去抓人。
落后一脚的一位警察同志还特地转头过来对苏元正说:“既然和你家没关系,那就安心摆摊吧,你家菜确实好吃!”
拌粉夫妇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就踩动了三轮车,警察同志赶紧开车追了上去。
苏渺见自家撇清了关系,让爸爸赶紧把摊子摆起来。
已经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工人午休只有两个半小时,再不赶紧摆摊今天的粥怕是卖不完,再说还有猪杂外带的订单。
不少工人是天天来光顾的,与父女俩都熟了,也自觉动手帮忙摆椅子摆菜。
苏渺和父亲商量了一下,对大家说:“各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今天多谢你们仗义执言,为了回馈新老顾客,今天小碗粥2毛一份,大碗粥4毛一份,减价不减量哦!”
人群顿时传来欢呼声,纷纷赞老板会做事。
“大哥!其实不用这么客气,你家粥我们天天喝,新鲜不新鲜还能不知道?我们肯定不能看你被冤枉。”
“是啊,不说喝粥,我和渺渺小妹妹都已经处成朋友了,朋友有难不得两肋插刀!”
“渺渺是我见过最聪明大方的小学生了,真是惭愧,我在她这个年纪还在厂里玩泥巴呢!”
……
从这天开始,自助粥摊的群众基础更稳固了,没人敢再来挑他家吃食的错,毕竟这可是有警察同志亲自认证过的,出了名的新鲜好吃!
接下来的三天,拌粉夫妇都没有再出摊,小贩们都在传,他们俩莫不是害死了人被关起来了。
没人知道具体情况,于是八卦就传得越来越离谱,还有人信誓旦旦的说,政府罚他们这辈子不能再做生意了。
而这些传言,在第四天夫妇俩再次出现时不攻自破了。
一些平日里和他们关系还不错的小贩过去打听情况。
只见拌粉大婶哭天抢地的直抹泪:“那人本就是身体不好,有那个什么什么溃疡,那天吃了我家东西后刚好就犯病了,可冤死我了!”
“啊?那不就是和你们没关系吗?怎么你们好几天不摆摊?”
拌粉大婶脸色一僵:“额……害!那不是有人证嘛,就死咬着要我家赔钱,闹了好几天!”
问话的小贩却不太信:“他们要是真的讹诈,警察同志不管?那天可是警察去追的你们。”
“我们去了医院看才知道,那家也是可怜,就他一个人赚钱,要养好几口呢,这一倒下没人养家不说,连医药费都没有。我们一合计不如捐给他些医药费,他家人一拿到钱态度马上就变,也不馋不这我们了,所以今天才能出来摆摊。”
拌粉大婶大大的叹了一口气,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说得自己像救世主似的。
苏渺远远的听着她编瞎话,嘴角冷冷的扯了扯。
可真会瞎说,如果她没猜错的话,这几天他们都得到派出所接受调查。
苏渺在家里喂了鸡,给菜浇了水,然后拎出自己的小书包将课本都拿出来复习。
上一年,他们这里的小学已经从五年制改回六年制,开学她就是六年级,得备战小升初的开始了。
与十几年后已经十分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不同,现在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想读初中得进行升学考试,只有过了录取线才能继续读书。
好在苏渺从小名列前茅,前世即使是父母离婚后,受尽舅舅家剥削的情况下,她也从来没有掉出过省级前三的行列。
甚至以理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了A大,这有赖于柳絮从小对她功课的高要求,柳絮自诩书香门第出门,对女儿其他事情都不上心,但是绝不允许她在外面丢自己的脸。
在苏渺的印象中,只有在开家长会得到表扬,还有她高中状元电视台来采访时,妈妈才会对她展露笑颜。
所以上辈子为了讨妈妈欢心,她从懂事开始就十分的刻苦学习。
翻看语文课分,上面的插图古典又精美,水墨画、水彩画、简笔画,一笔一划无不透露着画家们的用心。
所谓教材里有真理,有家国,也有灵魂塑造,一字一句、一图一画都应精益求精。
哪怕配图也要契合大众审美、符合民族气质。
两个小时后,她将主课的教材都粗略的过了一遍,合上课本长舒一口气,胸有成竹。
前世考上A大后除了奖学金,她还到外头打工赚生活费,刚开始在饭店做过帮厨,后来有一位富商的太太打听到她后,请她到家里给三个孩子补习。
三个学生,覆盖了小初高的学程,教他们的同时,自己也是巩固的牢牢的,现在可不用遭老罪重新学了!
当时有理科状元的头衔在,再加之她确实教得很好,富商太太给她的报酬非常丰厚,若不是那出惨剧,她大学几年的积蓄已经够买房的了,也不知道她死后,那些财产会怎么处理。
苏渺晃了晃脑袋,将自己从回忆中抽离出来,别想了!别想了!能重来更好,这次争取在30岁之前就攒够养老钱!
“哐当!”
院门发出开合的声音,应该是父亲回来了,苏渺迎了出来。
“渺渺,事情都办妥当的,爸爸买了不少好东西,咱们也改善改善生活!剩余的钱存起来了,给你以后上学用!”
别的不说,苏元正心态调整得还真快,一天的时间就完全接受了自己离异带娃的状况,自我消化的时候情绪也很稳定,没有让沮丧的心情影响女儿。
接受新思想的速度也不错,昨天还视正式工名额如珍宝,经过女儿一番开解,也完全放下了。
他让女儿来看刚买的东西,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半袋子水果,一小包五彩缤纷的糖果,还有香皂和洗发水。
要说柳明和吴花真是蝗虫过境,收东西的时候看用了一半的洗发水是好货,也给顺手掏走了。
苏渺很少见到父亲买这么多东西,情绪价值一定要给到位,欢呼道:“哇!爸爸!今天跟过年似的!真好!”
苏元正摸摸女儿的麻花辫,带着歉意的说:“以前是爸爸没本事,让你过得委屈了,以后爸爸一定努力挣钱,渺渺想要什么爸爸就给你买什么。”
说罢,掏出一张大团结递给苏渺:“今天时间晚了,等下个休息日,爸爸带你去商场买新衣服新鞋子,这是给你的零花钱,平时想吃零食就去买。”
一张大团结对现在的小朋友来说可是大手笔啊,平时能有个一分钱去小卖部买包瓜子就很不错了。
苏渺洋溢着甜笑从父亲手里接过钱:“谢谢爸爸!”
她想趁着暑假到街上去看看有什么商机,所以得有些本金才行。
晚上,苏渺在台灯下复习功课,对大体知识的运用虽然没什么问题,但是她之做家教用的课本毕竟经过了几次课改,她得尽快熟悉目前的教学方式才行。
苏元正在一旁帮女儿扇风加赶蚊子,越看自己女儿越骄傲。
他竟然能有这么好的女儿,长得多漂亮,像个小仙女儿似的,功课好,又懂事。
还那么聪明,连柳明都被牵着鼻子自己钻入套里,哦对!渺渺说了,这就请君入瓮!
苏渺看得有些累了,抬眼想休息一下,就看见父亲一眼不眨的盯着自己。
“爸爸?你想学吗?”
“啊?我?你爸爸我只勉强认得些字,不算个睁眼瞎罢了,哪里还学得了其他呢?”
苏元正讪讪的笑道。
苏渺却一脸正色的说:“爸爸,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当下,只要想学,永远都不会晚的,从古至今,知识都是改变命运的利器,现在不都提倡全民进步吗?不学习怎么进步呢?”
苏元正低头想了想,确实是这样,虽然以前文革的时候都是知识分子是臭老九,但是现在也都平反了。
他在厂里工作几年,那些知识分子做起事情来确实和别人不一样,他们总是能找到干活的诀窍,创造新技术,职称也升得快。
“渺渺!爸爸也想学习!想进步!你看看我该怎么学?”
看到爸爸像打了鸡血般充满斗志,苏渺十分欣慰。
“首先,我得先测试一下爸爸目前的知识储备,这是四年级的语文课文,你读一下这篇《什么是幸福》,看看有哪个字不认得。”
“村子里有三个小孩,都是牧羊的……”
经过一轮测试下来,苏渺惊喜的发现父亲的文化水平比她想象中的高,一般的字都能认得,只是一些笔画比较多的字不认识。
但是他以前学字的时候都是靠死记硬背,没学过拼音,笔画顺序也不标准,因为用得少写起来也是歪七扭八的。
苏渺花半个小时列出了对父亲的教学计划,首先是教会他最基础的拼音,规范书写顺序。
然后需要买一本字典,教父亲如何使用工具书,培养他的自学能力,等基础打好之后,他就能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方向,去找适合的书来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