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高李斯的女频言情小说《大秦隐忍十年,假死始皇求我登基全局》,由网络作家“魔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送走王绾后,在王离和盖聂的陪同下,赵青云开始在咸阳宫内审视着四周的一花一草一木。这座宫殿于他而言还有些陌生。年幼时他成长在远些的阿房宫里,那是秦朝皇帝主要的休息场所。咸阳宫内虽然也有宫室,但这里毕竟是历代秦王办公的地方,陈设偏向端庄典雅,更显大国气度。踏入这巍峨的宫殿,仿若一步跨越千年。赵青云有些恍惚,周身仿佛被岁月的厚重与皇家的威仪所裹挟。宫殿的大门,重新刷过一遍朱漆,看起来光洁又崭新。青铜制的门环,冰冷沉重。叩响时,回音悠长。他送走一代又一代老秦王,又迎来一代又一代新秦王。从秦国被周平王列为诸侯开始算起,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秦国共经历31位国君,秦始皇是第31位。而赵青云是第32位。到此,天下已经没有秦王这个称呼了。取而代之...
这座宫殿于他而言还有些陌生。
年幼时他成长在远些的阿房宫里,那是秦朝皇帝主要的休息场所。
咸阳宫内虽然也有宫室,但这里毕竟是历代秦王办公的地方,陈设偏向端庄典雅,更显大国气度。
踏入这巍峨的宫殿,仿若一步跨越千年。
赵青云有些恍惚,周身仿佛被岁月的厚重与皇家的威仪所裹挟。
宫殿的大门,重新刷过一遍朱漆,看起来光洁又崭新。
青铜制的门环,冰冷沉重。
叩响时,回音悠长。
他送走一代又一代老秦王,又迎来一代又一代新秦王。
从秦国被周平王列为诸侯开始算起,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秦国共经历31位国君,秦始皇是第31位。
而赵青云是第32位。
到此,天下已经没有秦王这个称呼了。
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威严更为强盛的大秦皇帝。
他赵青云会是这个宏伟帝国的第二任皇帝!
穿过大门,便是广阔的前庭,青砖铺地,纹理细腻,岁月打磨下,愈发温润。
前庭尽头,是宫殿主体。
宫殿基座由巨大青石砌成,台阶层层而上,庄重肃穆。
宫殿飞檐斗拱,琉璃瓦在日光下熠熠生辉,每一片瓦上都雕刻着精美花纹,龙凤呈祥、瑞兽奔腾,栩栩如生,欲破壁而出。
踏入殿内,檀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
殿内立柱高大粗壮,朱红漆面,雕龙盘旋其上,龙须飘逸,龙目威严,仿若随时会腾空而起。
殿内桌椅皆由名贵木材打造,纹理自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案几之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奇珍异宝,件件皆是六国精品,天下奇珍......
正所谓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玉,搜求的珍奇,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的积累。
而这仅仅还是大秦咸阳宫的冰山一角。
真正的财富还要看那座更加富丽堂皇的阿房宫。
赵青云眼中闪过一丝怀念。
昔日,他的便宜父亲,大秦帝国第一任皇帝,秦始皇嬴政就是在这里治理国政,审视天下的版图。
赵青云不由的想到那个躺在宫殿深处的老人。
轻轻叹息一声。
还是抓紧把事情办完吧。
不然老东西的棺椁一直停放在这里也不是个事。
毕竟是大秦第一任皇帝,也是华夏第一任皇帝。
该有的格调和尊严还是要有的。
中国人讲入土为安。
这是几千年来不变的道德传统。
不知道现在秦始皇陵修建的怎么样了?
赵青云心念一动。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修建于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竣工,共历时39年。
秦始皇13岁即位秦王后不久,便开始为自己营造陵墓。
丞相李斯负责陵墓设计,少府令章邯负责监工督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陵规模扩大,民夫从秦国一国扩展到整个天下。
直到秦始皇去世时,陵墓尚未完全竣工,秦二世即位后又用了一年多时间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而现在距离原本沙丘政变的时间点还有足足两年半。
也就是说大名鼎鼎的秦始皇陵还没有建好咯。
这赵青云有些心痒痒。
前世去西安旅游的时候就好奇秦始皇陵里面到底长什么样子。
现在刚好没修完的,要不等登基以后找个视察的机会去看看?
(政哥:你礼貌吗?)
算了算了。
赵青云吐了吐舌头,否决了自己危险的想法。
这未免有些太不尊重人了。
“天凉了,陛下加件衣服吧。”
天上的明月闪烁着幽幽的华光。
王离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一件锦袍披在赵青云身上。
赵青云回头一看。
代表大秦皇室的玄黑色。
嗯。
“彩!”
夜,如墨般浓稠,沉甸甸地压在咸阳城上空。
咸阳宫的灯火,在呼啸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好似随时都会被无边的黑暗彻底吞没。
右丞相冯去疾独自坐在书房内,面前摊开的书卷早已失去了吸引力。
他的目光空洞地落在某处,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
“大人,因为何事苦恼。”
来人是冯去疾的儿子,冯家年轻一代话事人冯劫。
在秦朝时期,大人也有父亲的意思,是一种表示尊敬的叫法。
冯劫悄无声息地走进来,为冯去疾添上一盏烛火。
“忧心国事罢了,刚刚王绾老丞相来我这里走了一遭,看他的态度,显然想要支持赵青云坐稳这个位置。”
“父亲是不想赵青云继承大统吗?”
“扶苏已死,胡亥才是那个在我们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孩子。”
“你说到底是一个远离咸阳,不知深浅的皇子继位对我们有利,还是知根知底的胡亥公子继位对我们有利?”
“更何况,那个赵青云也不简单,刚刚我从老丞相那里探明了他的态度,他对我们这些老秦贵族的看法可不怎么好。”
冯去疾冷笑一声:“王绾倒是洒脱,但让我冯去疾把吃进嘴里的东西全吐出来,我可做不到。”
与此同时,在京城一处隐蔽的府邸中,胡亥赵高的余党们也正围坐一团,气氛紧张而压抑。
一个身着黑袍的人,声音压得极尖细,显然是个跟着赵高混的资深太监:“咱们现在什么权势都没了,再不想办法夺回,恐怕过不了多久,就要被一个个清算,到时候可就死无全尸了!”
众人听了,脸上皆是一凛。
他们回想起曾经在朝堂上威风八面的日子,心里满是怀念。
实在不甘心就这么被一脚踢开,沦为无权无势的落魄之徒。
“旧主有情,新君无义,我们为何不想办法把胡亥公子救出来呢?”
有人提议道。
“是极是极!”
“只要把胡亥公子从赵青云的手上救下来,到时候我们的荣华富贵不就又都回来了吗?”
“到时候,大家有了从龙之功,更是呼风唤雨,恐怕要比赵高大人在时还要威风哩!”
“李斯,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赵青云拔出剑,居高临下的俯视着李斯。
身为大秦的左丞相。
李斯精通律法,自然知道更改遗诏属于死罪之列。
而且死法残酷,死相凄惨。
他的嘴角流露出一抹苦涩。
“我输的心服口服,无话可说,只是我很好奇,难道公子从一开始就做好了谋反的打算吗?”
“剑圣盖聂,莫名其妙的骑兵部队,覆盖整个咸阳甚至整个天下的秘密情报部门,若公子没有野心,李斯是不信的。”
这个李斯,果然可怕。
赵青云心中赞叹,仅仅是从结论推演前因,就已经让他把自己的家底猜了个七七八八。
这样一个人才,却因为选错了道路而惨死。
不得不说真是可悲可叹可笑。
“这一点很重要吗,我身上流着的是始皇帝的血,扶苏暗弱,胡亥乖张,其他公子又默默无闻,那这天下为什么不能让我来坐呢?”
“天下一统下,黔首却并未归心,大秦需要一个新的雄主。”
赵青云心中叹息。
李斯是个人才,如果不是形势所迫他是真的舍不得杀掉。
但无奈,形势比人强。
李斯犯的是足以诛九族的谋反之罪。
不死不足以谢天下。
李斯或许也明白了自己的命运,沉默片刻后,将心底的疑问全盘托出。
此刻赵高已死,胡亥圈禁,王家站队。
他李斯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难道始皇帝的遗诏对公子来说没有一点点约束力吗?”
“如果是真的遗诏,当然有约束力,可这是你和赵高联手篡改的伪诏,我乃大秦二公子,自然有资格替天行道,拨乱反正!”
赵青云面露不屑。
“但是你没有证据证明这是伪诏。”
李斯嘶哑着喉咙,赵青云观察他的同时他也在观察赵青云。
这个蛰伏三川郡,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年轻人在用了很短的时间就颠覆了整个大秦最恐怖的政治力量。
他的手腕,他的野心,他的狠辣与果决,无一不是在展现他那独属于大秦的枭雄气质。
气吞山河,万里如虎!
大丈夫当如是也!
他在赵青云身上看到了一个人的身影,那是青年时期的嬴政。
那时候的嬴政同样身着黑袍,英姿勃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六国在他脚下颤抖,天下被他收入掌中。
李斯不禁恍惚。
“我不需要所谓的证据。”
“但是公子,天下需要一个证据,六国需要一个证据,不管诏书真伪与否,此刻你登基的事实已经是板上钉钉,如果你不能证明胡亥登基的诏书是伪造的话,那么你就是给大秦后世皇子带了个坏头,这个代价你承担的起吗。”
“二公子,你是个聪明人,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赵青云一怔。
李斯说的不错。
谋权篡位固然一时爽,但对后世皇帝继承来说只会造成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比如唐朝的玄武门继承制。
李世民固然天人之姿,圣君之才,也依旧无法阻止他死后,皇位继承的残酷倾轧。
二公子终究是没有嫡长子那样具有合法性。
今天他得势,造反取得了皇位,那明天他的后人被其他皇子造反丢了皇位呢?
这个头是先帝开的嘛。
自然也成了法理的一部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万事万物都是一个轮回。
如果他不能在这方面给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那么就是在给他苦心孤诣构造出来的大秦帝国埋下一颗隐性的大雷。
他要做的不是简单的皇帝一时爽,死后天下扬。
他的目标是成为仁君圣君,是带领大秦天下万世一系的帝国缔造者。
他的功业必须超过始皇帝!
为此,一点差错,一点黑历史都不能有。
赵青云深吸一口气。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要杀了你我一样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
“的确,杀了我一切都好办了,但杀了我还远远不够,只有我完完全全的伏法认罪,才能彻底洗清公子同样谋权篡位的嫌疑。”
李斯摇头苦笑。
“否则,人们总是会怀疑,为什么一个远离咸阳的二公子对咸阳的消息如此敏感,为什么一个穷苦地方的郡守能豢养如此多的私兵,为什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再野皇族不声不响就得到了大秦军事贵族的支持。”
“历史固然只有一句话,但读史书的人总能抽丝剥茧,从中寻找出历史的真相,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我这个胡亥公子谋逆的亲历者愿意主动投诚!那么公子率兵于咸阳逼宫就可以变成胡亥勾结赵高李斯犯上作乱,害死公子扶苏,二公子根据始皇帝密诏奉旨讨贼!最后为了大局不得不登基称帝!”
“所以,你要用你的性命为我的帝国作担保?”
赵青云微眯起眼睛,打量着眼前这个才情卓著,智谋多变的大秦帝国首席智囊。
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你想要什么。”
“罪臣只求陛下登基后,能宽恕罪臣的亲族,此事皆由罪臣李斯一并承担,他们与此事并无干系。”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罪臣李斯伏唯叩首,再拜再拜!”
“准了。”
“但是李家族人必须贬为庶民,三代内不得为官,孤会赐给他们足够的产业用以生活,如此可否让你安心助我。”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罪臣李斯,叩谢陛下!”
“来人!”
“将李斯押下去,交由锦衣卫严加审讯,待真相水落石出以后,再作决断。”
“喏!”
宫殿外,赵青云的亲卫再度出现,他们从地上扶起李斯,一步一步朝宫殿外走去。
“事到如今,诸位先退下吧。”
赵青云一挥手,诸位大臣如蒙大赦,得到许可后,终于战战兢兢的回到家中。
今天发生的事太快太突然了。
没想到扶苏死了,最后得胜的却不是胡亥。
而是那个默默无闻,平日里毫无存在感的二公子赵青云。
这两拨势力玩的对局段位太高了,信息量也太大了。
他们需要回去好好消化一下今天的见识。
“舅舅。”
赵青云拱手,对着眼前铁塔一样的汉子行礼道。
“这段时间咸阳的军政要务就先拜托舅舅了。”
“为了陛下,为了大秦,王贲在所不辞!”
“父亲的棺椁停在那里。”
“此番回咸阳,还没有来得及吊唁先帝的遗体,实在是遗憾。”
“公子纯孝,实乃我大秦之幸也,先帝的棺椁正停在寝宫内,不曾移出。”
蒙府。
“赵青云真的不打算杀掉胡亥?”
嬴政听到铁鹰剑士传回来的消息,脸上充满了惊疑不定的表情。
久经考验的始皇帝不能理解。
为什么赵青云会在关键时候犯这样的错误。
这根本不能算作错误。
这是妇人之仁!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这是三岁孩童都知道的道理。
扶苏既死,唯一能威胁他继承权的就是身负遗诏的胡亥。
不宰了,难道留给其他人一个篡位的借口吗?
总不能是为了所谓的彰显他作为二世皇帝的宽宏大量吧!
“糊涂!简直不可理喻!”
嬴政愤怒不已,他看着面前侍立着的蒙毅。
却发现自家的肱骨大臣同样面露疑惑,思索着赵青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是啊,赵青云公子上位本就是火中取栗,任何一丝可能颠覆他政权合法性的机会都要斩尽,但他好像并没有这种意识。”
“蒙卿所言甚是。”
其实蒙毅所言已经有所僭越,是大不敬。
涉及皇家人伦传承,怎是他一个外臣可以置喙的?
但现在形势比人强,如今他和始皇帝是一条绳上的战友,如果他再不为始皇帝出谋划策,那始皇帝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不过,始皇帝能将假死这样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他,也证明了蒙毅的忠心和人品。
要知道,皇帝之死本就是一场豪赌。
一旦蒙毅犯上作乱将他处理掉,那秦始皇可就真的驾崩了啊。
这是把命都交到了蒙毅手上。
祖龙是何许人也。
堂堂大秦开国君主,2000年帝制开天辟地的第一个皇帝!
深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他,势必要在危局中为大秦帝国找出一条出路,为此他毫不犹豫的将身家性命以及帝国的兴衰成败托付给蒙毅这个臣僚。
这是始皇帝的魄力,更是始皇帝的霸气!
这下,也算是钓出了一群躲在暗处的魑魅魍魉。
只是嬴政没想到,这背后除了他不争气的十八子胡亥和狗一样的赵高作祟外。
竟然还有李斯!
那可是李斯啊!
嬴政深深的感到一股落寞和悲愤。
其他任何人谋反他都能理解,唯独李斯。
这个陪伴他征伐天下,统一六国的知己。
他的心腹谋士,托孤重臣。
可他却在最重要的时候背叛了自己。
嬴政只觉得内心苦涩。
虽说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赵高胡亥,但中间要是没有李斯的点头默许。
一个无法染指朝堂的中车府令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但凡李斯中途制止了赵高的篡位行动,扶苏不会死,赵青云也不会直接进入咸阳,犯上作乱。
始皇帝心头悲苦,有很多话想当面找李斯质问。
但现在一切都不重要了。
赵高已经死在了赵青云之手,这李斯也被押入大牢,秋后问斩。
一口闷气郁结在嬴政心头不得抒发。
“这个逆子。”
“如此大好机会,他竟然还在优柔寡断,他到底在犹豫什么?”
“他到底在等什么,此时不着手登基,难道真的在等胡亥积蓄实力吗?”
“事到如今,既不杀掉胡亥,又放任那些老秦权贵自由出入宫禁,如此自大狂妄,他当真以为这天下是靠一个王贲就能完全掌握的吗??”
这种局势。
别说王贲了,就是他爹王翦来也够呛。
自古财帛动人心,这岂是一时的强权可以压制的?
嬴政冷笑了一声,问站在一旁的蒙毅,“蒙毅,你也是儒家出身,难道学习儒家学说注定只能教出一群软弱无能的人吗,扶苏是这样,赵青云也是这样!
也不看看朝堂上那些吃肉不吐骨头的人会买账吗?”
蒙毅跪地垂首,苦涩回道:“陛下,咱们儒家真不教这个。”
听到这个回答,嬴政更加忧心忡忡:“你说,那些朕的肱骨大臣现在到底在干什么,大秦朝堂是否会掀起一场新的血腥残酷的屠杀。”
“禀陛下,臣以为是的,老秦贵族一旦出宫,必定联合各方势力对二公子发起反攻,二公子在咸阳根基浅薄,又与他们素来没有利益往来,不得人心啊。”
“同时,十八公子也还活着,赵高的余党也并没有遭到清算,李斯的门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
“老丞相王绾虽说是大公子的铁杆派,但现在大公子既死,那么拥有遗诏的胡亥公子就成了他的首选,他在老秦人中地位完全不亚于王翦,他若反水,绝对不是王贲可以压制”
蒙毅所言,不过是从侧面肯定始皇帝的猜测罢了。
“你说的不错,为今之计也只有相信赵青云这孩子还留有什么后手了。”
“他既然敢僭越称朕,也许胸中自有丘壑?”
嬴政摩挲着手指,陷入沉思。
他还是不相信这个平日里不显山露水,一朝得势便旗开得胜的赵青云会是个脑子发热的莽夫。
一定有什么别的我们不知道的情报。
问题就出在三川郡!
这些年唯有三川郡发生的一切秦始皇还蒙在鼓里。
“是啊,杀赵高的时候可不见得他犹犹豫豫,对李斯的判决也是雷厉风行,一看就是久经思考。”
蒙毅点头认同。
根本不可能如同表象那样简单。
就算他有三川郡的兵马也远远不够,蒙毅作为情报官员,他当然清楚三川郡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禀赋。
那就不是一个富有的地方。
拿一郡之兵打一国之兵。
就算是始皇帝嬴政,也不敢说这样的疯话。
在嬴政和蒙毅看来,赵青云此刻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
若此局不能破解。
那么赵青云此前得到的所有优势都会土崩瓦解。
“蒙毅,派人发密信给蒙恬。”
“从现在开始,除以蒙府为借口寄出的信件外,一切从咸阳寄送过去的诏令一律视作伪诏,不得听信。”
思虑良久,按住边境三十万大军,已经是嬴政能给赵青云最大的帮助。
“蒙毅。”
蒙府。
始皇帝微闭着眼,听着身边铁鹰剑士的情报。
他明面上虽然已经驾崩,但还是牢牢把握着咸阳的深层次力量。
只要蒙毅和蒙恬还在。
他对大秦的掌控就不会弱。
况且他的铁鹰剑士同样当世顶尖,作为大秦征伐六国最重要的谍报力量。
铁鹰剑士之中光是顶级宗师就有十数名。
因此,嬴政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危。
他更多的精力还是投入咸阳,等待着新君继位。
扶苏已死,人死不能复生。
此刻他就算重回咸阳主持大局,也同样要面对一个储君已死,后继无人的烂摊子。
既然胡亥为了这个位置谋划多年。
未尝不能让他试试。
如果他表现的好,自然也就让他在这个位置上一直稳稳的坐下去。
如果他当不好一个皇帝。
他也能乘着自己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好好的来一次拨乱反正。
始皇帝叹了口气。
与其说他是相信胡亥。
不如说他更相信的是李斯。
他知道李斯的个人抱负,也知道他的野心,知道他的能力。
李斯是忠于他的。
但也仅仅只是忠于他嬴政罢了。
这一点他跟李斯共事多年,无比确信。
李斯是一个有抱负的法家人士,扶苏的儒家学说确实是在往老秦人的肺管子里戳。
本来嬴政是想办法让扶苏做出改变,求同存异。
却没想到李斯动作太快了。
快到他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收到扶苏自杀的消息。
真是可悲可叹。
“报!”
忽然,蒙府内一声疾呼。
原来是负责监视咸阳宫的铁鹰剑士传回消息。
蒙毅让出道来。
按理来说,今天是胡亥宣布遗诏,准备登基的日子。
确实相当重要。
小子。
让我听听看,你到底准备怎么做吧。
“报告陛下,咸阳宫巨变!”
“二公子赵青云勾结通武侯王贲,率兵包围咸阳宫。”
“二公子身边带着剑圣盖聂,其自身亦是九品高手实力!”
“赵高已死,胡亥公子遭到囚禁,王贲正在咸阳宫欲推动二公子登基!”
“什么?”
嬴政睁开眼睛。
“二公子?”
自从他“驾崩”后,剧情一波三折,变化的太快了。
世界都变得陌生了起来。
莫名其妙自杀的大公子扶苏。
仗着他的宠爱胡作非为的小公子胡亥。
他本以为这场大戏已经到了胡亥接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却发现一个莫名其妙的二公子冒了出来,把大秦帝国的桃子摘了去。
他当下就明白这中间一定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
“王贲是二公子的舅舅,但此前二公子一直安心的居住在三川郡,铁鹰剑士并没有探查到二公子和咸阳之间有任何书信交往。”
蒙毅上前,身为铁鹰剑士的领导者。
负责天下情报的他很确信这一点。
“不,一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信息。”
嬴政冷哼一声。
好得很啊。
他这些孩子一个一个,有什么事情全都瞒着他这个父亲。
赢政身为皇帝,国事繁忙,对平庸的二公子赵青云缺乏关注。
只隐约那孩子离开咸阳之前,叫他不要听信方士之言。
那时的赵青云年幼,嬴政只当是小孩儿胡闹之语,并不曾在意。
赵青云想要去三川郡历练。
赢政也没有过多去想,当即就允了他的请求,还额外给了他一千私军作护卫。
怕他年幼不更事,更是将在朝堂上摸鱼,出工不出力的中尉缭派去辅佐。
说是辅佐,其实本质上还是让尉缭办事,给赵青云托底,让他安安心心的在三川郡过一辈子。
虽说大秦已经没有王爵这个说法了,但毕竟是他的庶长子,这点爱还是有的。
但现在,这个不声不响的庶子竟然给他带来这样大的惊喜。
这些年,三川郡的税收一直很正常。
不算富足但也有余裕。
偶尔有三川郡来信,也说三川郡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赢政也只当是尉缭治理得当。
现在他假死不久,赵青云就出现在咸阳,不仅逼死了赵高,身边还跟着名动天下的剑圣盖聂?
身手不凡?
奇怪天雷?
王贲带兵拥护?
准备如此周密。
朕的二公子,你如此隐忍,是早就准备谋反了吗?
身为他的爱将。
嬴政太清楚王贲的性格了。
那样稳重的人如果不拿出真正有用的东西,光靠一个二公子的血亲身份是不可能打动他的。
今日,这王贲敢代表王家为赵青云站台。
一定是因为赵青云拿出了什么王贲根本无法拒绝的东西!
王家已经封无可封。
就算是胡亥继位,也需要仰仗王家在军政方面的强悍实力和深层底蕴。
他们根本犯不上冒这个险。
“陛下!臣每年都派人查过三川郡,但得到的消息,都均无异常!”
蒙毅低头不语,身为大秦情报部门的负责人。
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养出了一个怪物。
而他竟然毫不知情。
这显然是他的失职。
“均无异常!好一个均无异常。”
赢政嘴里念叨着这四个字,双眼微眯,眼底蒙上一丝阴霾。
“倒也不怪你这孩子处心积虑,显然谋划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这般手段,倒是有我年轻时几分模样。”
“如果他手上的筹码跟六国余孽并没有干系,便是让他坐上这龙椅又何尝不可呢。”
“这位置扶苏坐得,胡亥坐得,他青云自然也坐得。”
“一番谋划,瞒天过海,关键时刻,一锤定音,才情更胜扶苏,智谋更胜胡亥,不错不错。”
“但是,要是让朕知道,他的背后除了王贲,还站着六国余孽,那么朕便是拼着这一把老骨头,也要出来主持大局了。”
嬴政想的很清楚。
大秦是大秦,六国是六国。
赵青云当不当皇帝不重要,赵青云当不当大秦的皇帝很重要。
如果他登基后,所做的都是些复辟六国,大开分封的决策。
他是真的不介意亲手把他从皇位上锤下去。
他是大秦的始皇帝,是祖龙!
他有这个能力。
蒙毅能感觉到始皇帝身上恐怖的杀意。
显然,赵青云隐瞒的举动已经触怒了始皇帝。
“给我查,全力查!千丈之台,起于累土,派出精锐剑士快马直奔三川郡,给我查清楚赵青云这些年在三川郡的所有准备。”
“是!
等蒙毅从集会中出来。
天空已经亮起了鱼白肚。
蒙毅伸出手遮住眼睛,只觉得今天的太阳格外刺眼。
在车上,他面无表情的回忆着昨日集会的所有细节。
这显然是一场别有用心的私人会议。
所有参会者全是有名有姓的大人物,不说权倾朝野,至少也能在国都捞了个一官半职。
所以蒙毅安插不了铁鹰剑士,赵青云自然也没办法将锦衣卫安排进来。
但是他们的情报系统都在第一时间知晓,冯去疾牵头举行了这场别有用心的会晤。
所以蒙毅亲自来了。
这样恐怖的阵容。
你说他们要造反选一个新皇帝他恐怕也是相信的。
而他们要做的事实际上也跟造反没什么区别。
现在明眼人都知道。
赐死扶苏,让胡亥登基就是一封由赵高牵头,李斯点头,胡亥躺赢的矫诏。
但既然最大的变数扶苏公子已经死了。
那么冯去疾他们反而选择将错就错,想要将荒唐无能的胡亥公子扶上皇位。
这可是从龙之功。
权力啊。
你真是一剂毒药。
蒙毅不禁陷入迷思。
曾几何时,那时蒙家还是由蒙武操持,王家由王翦当家的时候。
那时候。
蒙恬,蒙毅,王贲,冯劫......他们这些大秦王朝的新贵在年轻嬴政的带领下。
是那么的雄心勃勃。
他们都是初升的太阳,闪烁着炽热的光芒,普照着秦国的土地。
而现在,除了他们蒙家。
不知道多少人随着时间的变幻忘却了曾经的誓言。
王贲投了赵青云。
冯疾跟着父亲冯去疾支持胡亥。
唯独他们蒙家,还保留着最开始的初心与底色。
或许这也是始皇帝嬴政选择他蒙毅作为托付性命的对象的原因吧。
一路上,蒙毅想了很多。
蒙毅回到蒙府,脚步匆匆。
因为他知道这一夜,忧心忡忡的始皇帝嬴政同样未睡。
蒙毅一刻也不敢耽搁,径直前往嬴政安身之处。
“陛下,臣回来了。”
蒙毅单膝跪地,声音中疲惫又凝重。
嬴政从内室中快步走出,双眼中满是血丝,然而眼神中那锐利的光芒却毫不逊色:“起来吧,蒙卿,此次密会情况如何?”
蒙毅站起身,将密会的详细过程一五一十地禀报给嬴政:“陛下,冯去疾纠集老秦贵族、胡亥赵高余党以及李斯门生故吏等数十人,计划在赵青云祭天大典时设伏,刺杀赵青云。”
“哦?果真是他们。”
“的确,他们还计划等杀掉赵青云公子后,便立刻拥立胡亥公子上位。”
“胡闹!他们难道不知道胡亥登基是赵高李斯的矫诏吗?”
嬴政一脸震怒。
蒙毅苦笑道。
“将错就错罢了,至少胡亥公子看起来就要比赵青云好掌控一点。”
“真是愚蠢,这个冯去疾把我大秦江山当什么了?垃圾场吗!”
“这皇位难道是什么垃圾都能坐上去的?”
这种话蒙毅可不敢乱接。
只得继续说道。
“陛下,他们还打算联络函谷关守将李信截住三川郡兵马,煽动骊山刑徒牵制咸阳兵力,同时拉拢周边郡县豪强,以备不时之需。”
“在臣下看来,这些准备实在是相当周密。”
嬴政听完,脸色阴沉如水,他背着手在屋内来回踱步,许久才开口:“看不出来,关键时候,这个冯去疾竟然也有这么大的胆子。”
“哼,都是一群喂不饱的狼崽子,以为拉拢些势力就能成事?愚蠢!”
嬴政的声音中透着愤怒与不屑。
“陛下,他们此次谋划周全,且各方紧密势力联合,不可小觑。”
蒙毅忧心忡忡地说道。
“青云公子处境堪忧啊。”
嬴政停下脚步,微微皱眉:“青云这孩子,行事太过冒险,一时仁慈,留下胡亥,如今果然惹出这般麻烦。”
“但我不信他毫无准备,他既然敢如此行事,肯定有自己的考量。”
“只是这局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大秦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嬴政虽然相信赵青云,但他作为始皇帝,心系大秦江山,又怎能不感到忧虑呢。
“陛下,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应对?要不要将此事告知赵青云公子?”蒙毅请示道。
别看眼下的局面危急万分。
但只要始皇帝愿意下场拉偏架,任何反抗势力都会瞬间被碾为齑粉。
君不见,法兰西之于拿破仑,紧紧是拿破仑皇帝振臂一呼,就有无数法兰西人民愿意伴随他左右。
那老秦人之于嬴政呢?
恐怕更是如此。
嬴政沉思片刻,说道:“先不要轻举妄动。”
“赵青云身边有王离和盖聂,还有他在三川郡的势力,想来不会轻易被这些人得逞。”
“近些时日,他的锦衣卫与铁鹰剑士屡次交手,显然也是一支不可多得的精锐。”
“且看看他如何应对,若他连这点危机都无法化解,又何谈继承大秦基业?”
嬴政的语气坚定,他相信赵青云有能力应对这场危机。
只是身为父亲,难掩心中那抹担忧。
“可是陛下,万一赵青云公子不敌,让胡亥公子登基,那后果恐怕不堪设想啊。”
“胡亥公子昏庸,冯去疾等人必定挟恩自重,大秦恐怕会陷入内乱。”
蒙毅深知局势的严峻,不敢怠慢。
嬴政目光如炬,看向蒙毅:“蒙毅,你要相信朕的眼光。”
“赵青云是朕的孩子,他既然敢与这些势力抗衡,必定有他的底气。”
“朕当年统一六国,历经多少艰难险阻,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大秦的江山,岂是那些宵小之徒能轻易撼动的?”
“陛下圣明!”蒙毅低下头,恭敬地说道。
嬴政走上前,拍了拍蒙毅的肩膀:“蒙毅,你跟随朕多年,忠心耿耿,朕信得过你。”
“此次之事,还望你继续关注冯去疾等人的动向,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向朕禀报。”
嬴政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期许。
蒙家世代忠良,真是他大秦的好臣子啊。
“臣遵旨!”蒙毅挺直腰杆,坚定道。
嬴政叹了口气,望向窗外:“蒙毅啊,朕这一生,南征北战,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为的就是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日子。”
“如今朕虽假死隐匿,但这大秦的江山,朕怎能放心?赵青云这孩子,若能顺利度过此次危机,希望他能明白朕的苦心,将大秦治理得繁荣昌盛。”
嬴政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疲惫与无奈,他为大秦付出了一生,如今却只能在幕后默默关注着局势的发展。
“陛下放心,赵青云公子聪慧过人,又有雄心壮志,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蒙毅安慰道。
“希望如此吧。”嬴政喃喃自语道,“大秦的命运,就看这一次了。
若赵青云能化险为夷,朕也能安心了。”嬴政的声音中透着一丝沧桑,他为大秦的未来忧心忡忡,却又充满了期待。
屋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窗外的风声呼呼作响。
快中午了,太阳光愈发耀人。